首页 热点资讯 游戏攻略 88舰 为国“铸舰梦”:1930年1月潘镜芙出生于浙江湖州

88舰 为国“铸舰梦”:1930年1月潘镜芙出生于浙江湖州

更新时间:2022-09-22 8:03:54 分类:游戏攻略 浏览:294

为国家造船四十年(关注)

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此次海上阅兵的指挥舰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导弹驱逐舰长沙舰,号称“中国宙斯盾”。长沙舰见证了新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壮丽轨迹。

与长沙舰一样,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1研究所研究员潘景富也是这次壮丽航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两代四型导弹驱逐舰的设计者。 他在极其薄弱的科研基础上开创了先河,使国产驱逐舰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有力地推动了海军装备的发展。

中新社记者李春摄”/>

资料图: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石家庄。中新社记者李春 摄

他进入了一个在中国几乎是空白的领域,却瞄准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1930年1月,潘景富出生于浙江湖州。抗战爆发后,七岁的潘景芙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与家人乘船逃往上海。 “我到黄浦江时是晚上88舰,看到很多灯,都是日本军舰和外国军舰,没有我们自己的大船,也没有我们自己的军舰。虽然当时我还很年轻,我想,如果我长大了,我可以造战舰,多好啊!”这成为潘景富“造船梦”的起点。

1941年,潘景福随家人移居苏州,考入苏州高级中学。 1948年到了申请大学的时候,潘景富只能搁置梦想,选择了当时就业前景较好的电机系。大学毕业后,潘景芙被分配到华东电机工程局从事电气设计,儿时的梦想似乎已经远去。没想到三年后,组织安排潘景富到船舶设计部工作。

在 1960 年代初期,65 型火炮护卫舰的研制工作开始了。这是我国研制的第一型舰船。潘景富主持电气设计。谁知道呢,这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想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当时全国所有船舶都用直流电,岸上用交流电。军舰一靠岸,就需要连接岸电。照明前必须使用专用设备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一旦接错,会烧毁用电设备,造成很大的麻烦。潘景富首先提出在护卫舰上使用交流电。当时很多人对他说:“你这样做太冒险了,你的信心也太小了,还是老老实实走吧!”潘景富顶住了压力。他认为,交流系统稳定可靠,价格便宜,接入岸电也很方便。他还了解到,自1950年代和1960年代以来,国外逐渐转向外汇制度。后来,该型护卫舰成为我国第一艘从直流系统改为交流系统的舰艇。从此,我国所有水面舰艇和舰船都开始使用交流电系统。

潘景富这样的工作做了不少。他知道,自己正在进入一个在中国几乎是空白的领域,却是瞄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尽快缩短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只有建造1000吨以上的大型战舰,中国海军才有远距离作战的能力

驱逐舰于1890年代首次出现在英国,是一种速度快、攻击能力强的中型水面舰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海军最重要的舰型。一个。

驱逐舰也是中国海军在成立之初就觊觎的多用途战舰。 1954年,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中央决定从苏联进口4艘07型驱逐舰。 “只有建造千吨级以上的大型战舰,中国海军才有远距离作战的能力。”潘景富打定了主意。

88舰_井冈山舰 昆仑山舰_昆明舰长沙舰合肥舰

1966年,潘景富作为设计领导班子的骨干成员开始主持我国第一代051型导弹驱逐舰的设计工作。在当时科研背景极其薄弱、工业基础落后的情况下,设计建造这样一艘1000吨以上的大型军舰谈何容易。从船体设计来看88舰,困难重重。

驱逐舰的导弹发射器很大,装备很多,船体必须加长。但是船体拉长后,速度会不会下降?经过反复试验,潘景富选择了当时最成熟的动力技术,为051型舰装上了一颗强大的“心脏”。 “经过蒸汽动力装置的陆上试验,这艘船的航速达到了35节以上,国外评论说,在当时的驱逐舰中还算不错。”潘景富说。

拥有强大的“心”,如何形成战斗力,是摆在潘景富面前的又一“关卡”。在051型导弹驱逐舰研制之前,我军舰艇上的各种武器,无论是机枪、舰炮、鱼雷、水雷还是深水炸弹,都是靠舰长密码装在一艘船上,彼此不接触人工合成作战系统,快速反应和综合作战能力很差。这让潘景富头疼。

在关键时刻,钱学森在会议上为确定驱逐舰导弹系统方案的演讲给了潘景富很大的启发:“军舰是一个大系统,导弹只是一个子系统。 “

潘景富决心按照“系统工程”的理念,将全舰的所有武器有机地组合成一个系统。为了全面了解国产设备的发展情况,潘景富和同事们奔赴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设计单位。舰艇系统装备的技术难题,为指挥自动化和快速发展到更高水平奠定了基础。

1971年12月31日,我国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济南”号交付完工,标志着人民海军首次拥有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水面舰艇。它的问世,实现了导弹的首次安装,武器从单一装置发展为武器系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制导弹驱逐舰的能力,实现了导弹驱逐舰历史上的里程碑。海军舰艇发展,潘静说。傅被国外同行称为“中国第一全武器系统专家”。

40多年的科研生涯,离“铸造一艘船”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1980年5月18日,东风五号远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飞抵太平洋指定海域。由6艘051型导弹驱逐舰组成的海军护航编队参与了运载火箭观测、发射后打捞和护航等任务,保障了舰队8000海里航行的安全。

本次航行是人民海军第一次突破第一岛链,越过赤道,将航迹延伸至广阔的南太平洋。不仅测试了航行能力,还收集了大量的气候和水文数据,为以后的远洋旅行和科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海军一直被讥讽为只能近海防御的“黄水海军”和只能近海防御的“绿水海军”。而这一次,人民海军终于开始向能够在公海作战的“蓝水海军”过渡。任务完成后,其中一位船长对潘景富说:“我们的船只能在国内掉头的时代终于结束了。”

1980年代中期,潘景富担任我国第二代052型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他大胆采用国内最新科研成果,建立陆上试验场,亲自主持武器系统对接调试,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并在051型导弹驱逐舰的基础上,继续强化“系统工程”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强调全舰各系统有机协调,综合性能优良。舰载武器、电子系统和装备首次组成作战系统,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作战体系的形成,为舰船作战指挥与控制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然而,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了。

052型导弹驱逐舰有许多电子设备和各种天线。如何让船上的电子设备互不干扰、兼容?潘景富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分析了各种可能导致抗干扰效果不佳的原因,排好队,然后一一进行了测试。最终,在数百个可疑原因中,找到了新的干扰源。 .

经过几天的研究和调试,他们克服了卫星通信和雷达同时开启互不干扰的问题。

1994年至1996年,哈尔滨112号、青岛113号舰相继完工。 052型导弹驱逐舰技术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深刻影响了导弹驱逐舰后续型号的改进。

40多年的科研生涯,潘景富离“造船”的梦想越来越近。现在,在他和几代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第一、二代导弹驱逐舰的基础上,第三代导弹驱逐舰等一系列新型驱逐舰相继问世,步步为营。一步,使中国导弹驱逐舰真正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