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问题不在于一时反垄断案的输赢(图)
最后更新 :2024.09.09
苹果的问题不是暂时的反垄断案,而是其产品竞争力的下降。
周一苹果反垄断案败诉,美国最高法院以 5 票对 4 票对苹果公司在其 App Store 的反垄断案中作出裁决。
作为回应,苹果表示,App Store“根本不是垄断”,它允许开发者为应用产品设定自己的价格。苹果还表示,App Store 上的“大多数”应用程序都是免费的,因此该公司实际上“没有从这些应用程序中获得任何收入”。
消费者可以起诉App Store
该诉讼由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最早由 和其他三名用户于 2011 年提起。这些用户认为,苹果通过 Apple Store 向开发者收取 30% 的佣金是对垄断的不公平使用,导致应用程序的价格,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苹果认为,公司只是应用开发者的中介角色,他们自己为应用定价,并向苹果支付佣金。说得更直白一点,苹果的意思是我只收开发者的钱,不收消费者的钱,所以消费者不能直接起诉我。
现在,美国最高法院以 5 比 4 投票,这意味着用户可以继续在这个问题上起诉苹果。
当然,这只是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就此向苹果提起诉讼,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会赢。不过,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后续的集体诉讼,甚至是苹果败诉的结果,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如果苹果败诉,诉讼可能会导致数亿美元的罚款。
截至北京时间5月13日22:11,苹果股价暴跌5.63%,市值蒸发超过500亿美元——当然,这可能是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Toll”模式曾是苹果成功的法宝
App Store 的“收费”模式曾经是苹果成功的原因。在 iPod 时代,盗版 MP3 困扰着欧美音乐产业,给音乐人带来了新的盈利渠道,而 App Store 就是这种模式的延伸。
App Store 不仅保证了开发者的利益苹果反垄断案败诉,还建立了严格的准入门槛,杜绝垃圾软件,赋能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App Store系统是苹果成功的法宝,也给苹果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但随着行业的发展,这种模式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2017年4月,苹果与微信因打赏发生争执,微信在iOS版本中停止打赏功能。随后,微博、知乎等应用也相继取消了iOS版本中的相关功能。
事情的起因也源于30%的“苹果税”。苹果还将小费归类为应用内购买,每笔费用减免 30%。按照这个逻辑,很多应用,包括资讯、付费问答、直播平台等,都会被收取高达30%的费用。
5 个月后,也就是 2017 年 9 月,苹果再次修改了 App Store 的审核规则,取消了第三方应用奖励的规则。苹果不再收取应用平台上个人对个人奖励的 30%。
不过,苹果的非收入仅限于奖励,苹果仍然会对软件购买征收“税金”。长期以来,与应用开发者共享一直是 App Store 的盈利模式。苹果从销售应用程序中获得 30% 的利润,开发者获得 70% 的利润。本规则同样适用于应用内购买(In-)渠道,提供用户订阅、游戏内虚拟货币、游戏关卡、访问高端会员内容或提供全功能版本等。
因此,开发者与苹果之间一直存在博弈。这一次,将消费者引入这种法律关系,是开发者与苹果之间博弈的延伸。
决定游戏胜负的是苹果自己
在未来的诉讼中,苹果可能会败诉并被罚款,但从长远来看,决定博弈胜负的不是法院而是市场。苹果真正的危机是市场和产品竞争力的下降。
长期以来,由于“苹果税”的存在,开发者和平台都会鼓励消费者使用安卓平台。如果说之前苹果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吸引人的产品能够牢牢吸引消费者,现在随着华为等安卓厂商的崛起,苹果的吸引力正在逐渐下降。某种程度上,这是对苹果最大的打击。
回顾全球科技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反垄断的作用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当年,在PC的全盛时期,微软的操作系统拥有巨大的垄断地位,如今的苹果很难与之匹敌。然而,在向互联网时代的过渡中,网景浏览器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微软曾试图利用操作系统的垄断力量,在操作系统中免费绑定浏览器,从而打压网景,并称其为:买车自然自带大灯。
不过,随后的反垄断诉讼并未影响微软的地位。真正影响微软地位的是谷歌的崛起,移动互联网时代安卓系统的崛起,以及yes的崛起。
因此,苹果目前的问题不在于反垄断案的胜负,而在于其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这与 App Store 的强大盈利能力不无关系——正如古人所说,生于困苦,死于安逸,苹果的苦恼也摆在你的面前。
□刘元菊(上海财经法律研究所研究员)
;- END -